大学生吸烟——有百害而无一利
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烟草情况的调查,中国60%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,九成大学生烟民是“新手”,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。在被调查的近1万余名18-24岁大学生中,已有62.5%的男生和8%的女生尝试过吸烟,总吸烟率达70.5%,大学生现在逐渐占据了吸烟人群的一大部分比例。
吸烟不能给大学生带来什么好处,能带来的,唯有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而已。医学研究表明,吸烟会使青年大学生记忆力减退,精神不振。而随着这些身体机能的下降,会使大学生的竞争能力日益下降,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,甚至被社会淘汰。
很多大学生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不足,轻视吸烟危害健康的远期效应。有的“大学生烟民”甚至为了吸烟,宁愿把伙食费省下来买烟,有的慌骗家长交学费、培训费等,让家长打钱来满足他们吸烟的需求。
校园禁烟——要管理更要疏导
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》指出:“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,并要做到相互之间不敬烟,不劝烟,发现学生吸烟,及时劝阻和教育。”
目前高校校园内一个很大的问题是,教职员工是校园吸烟的一大群体。教师吸烟的示范作用,对学生的反面影响也是巨大的。山东潍坊某高校小何同学告诉笔者说,他们学院有不少老师是“香烟控”,多数老师虽然一般不当着学生面抽烟,但有少数老师可能是烟瘾比较大,需要借助香烟来思考,有时在课堂上就忍不住抽起烟来。
对于校园禁烟活动,多数家庭是关注的,大都认为高校禁烟很有必要,但毕竟还只是一个“要求”,缺乏管理上的强制力。很多高校把“禁止吸烟”列入《学生守则》,但对吸烟的大学生仅仅采取罚款了事,这种管理方法显得过于简单。事实上,学校和学生组织对大学生宿舍区管理的疏忽、放松,使得男生宿舍区几乎成了高校禁烟的盲点。
校园禁烟,要抓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。首先,要严格限制教职员工的吸烟行为;其次,既然男生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群体,就要重点治理男生吸烟;再次,既然男学生宿舍区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场所,就要加强对男生宿舍区的管理。
校园控烟,必要的管理措施不可少,但关键在于疏导。相比较而言,大学生禁烟工作“进宿舍”容易,进“头脑”却难。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,做到至少公共场所不吸烟,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,大力宣传“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,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远离吸烟,倡导校园文明行为,培养良好生活习惯,促进校园禁烟制度化、规范化、人性化。